編號 |
卷名 |
篇名 |
作者 |
出版年月 |
PDF |
551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庶民思維的呈現與家族歷史的傳承-左營舉人卓肇昌傳說研究 |
羅景文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52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清代詩中「西嶼落霞」的書寫 |
陳愫汎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53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追尋文本世界的海盜蹤跡-關於臺灣蔡牽的傳說 |
李若文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54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詩人張達修手稿《學齋旅稿》初探 |
林文龍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55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頭圍登瀛吟社最後一位活躍社員游象新 |
陳麗蓮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56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王爺信仰與延平王君臣關係之探討 |
石萬壽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57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寺廟、土地與人民的歷史關係之探討-以宜蘭縣員山鄉金包里古玄開廟為例 |
張文義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58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萬頃花田萬斛珠-日治時期臺北地區香花產業史初探 |
李進億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59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日治時期花蓮地區的族群通婚關係?以軍威庄為例 |
邱苡芳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60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1915年 Dahu Ali(拉荷.阿雷)發動布農族大分抗日事件之探討 |
海樹兒.犮剌拉菲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61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1950年代左翼政治案件探討-以省工委會及臺盟相關案件為中心 |
林正慧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62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私壇信仰的當事人觀點:以臺灣中部慈惠堂信眾為中心 |
賴亮郡.許葉鳴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63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六十年來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的保管、整理、編譯、運用和研究 |
王世慶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64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站在歷史的分水嶺上-第三屆傑出台灣文獻獎頒獎紀實 |
李展平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65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王世慶先生榮獲「終生文獻貢獻獎」頒獎典禮小記 |
陳慧先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66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王世慶先生得獎感言 |
王世慶、文字整理:陳慧先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67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大事記(97年11月-98年1月) |
王富斌彙整 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68 |
臺灣文獻季刊60卷1期 |
臺灣文獻第59卷第1期別冊第24冊-臺灣文獻第59卷4期別冊第27冊目錄 |
|
民國098年03月 |
 |
569 |
臺灣文獻季刊別冊24期 |
|
|
民國097年03月 |
 |
570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清代嘉義地區的田園主與陂圳的關係 |
黃阿有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71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日治時代糖業採取區域制度對區域經濟的影響-以鹽水港地區為例 |
林聖欽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72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日治後期臺灣產業政策的轉換-米穀管理政策的重要意義 |
高淑媛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73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日治時期嘉義地區的糖業和水利演變與區域發展 |
陳美鈴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74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臺南縣南化鄉菜寮溪流域芒果產銷的人文生態系統 |
陳國川、林佳慧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75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台灣香蕉產業發展與日本市場的關係 |
古関喜之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76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由農業資材行的運作看屏東平原1980年代以來蓮霧產業栽培技術的發展與擴散 |
顏碧吟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77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南投縣中寮鄉空間景觀意涵之研究 |
薛雅惠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78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余清芳事件起因之探析 |
石萬壽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79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二二八事件中的媒體宣傳戰 |
蘇瑤崇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80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邱仕榮與臺大醫院(1964~1972):兼論後美援時代的醫療與臺灣社會 |
劉鴻德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81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4期 |
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大事記(97年8月~97年10月) |
王富斌彙整 |
民國097年12月 |
 |
582 |
臺灣文獻季刊別冊23期 |
|
|
民國096年12月 |
 |
583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學額、祖籍認同與地方社會-乾隆初年臺灣粵籍生童增額錄取案 |
李文良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84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落地生根:清代臺灣客家族群的風水葬俗 |
洪健榮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85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義民廟早期歷史的原貌、傳說與記載-歷史文本與歷史敘事的探討 |
黃卓權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86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臺灣三山國王信仰研究述評 |
杜立偉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87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荷蘭治臺時期澎湖對外關係之探討(1624-1661) |
夏良業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88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「南來說」?「北來說」?-關於撒奇萊雅源流的一些文獻考察 |
黃宣衛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89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清代臺灣漢人服飾之消費與生產 |
吳奇浩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90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臺灣本土經懺僧與民俗文化的交融研究:以三個代表性的經懺佛事為例 |
陳省身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91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臺灣社會福利非營利組識之研究:以私立仁愛之家為例(1899-1996) |
陳燕禎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92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回首來時路: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古文書室藏文書的蒐集與運用 |
林玉茹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93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陳友德開發富里滄桑 |
陳和桶口述、黃學堂整理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94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國史館臺灣文獻館60週年館慶活動紀實 |
王富斌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95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3期 |
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大事記(民國97年5月-97年7月) |
王富斌彙整 |
民國097年09月 |
 |
596 |
臺灣文獻季刊別冊22期 |
|
|
民國096年09月 |
 |
597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|
建立特色 開創新局 |
張炎憲 |
民國097年06月 |
 |
598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|
走過臺灣文獻一甲子 |
謝嘉梁 |
民國097年06月 |
 |
599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|
《臺灣文獻》與日治時代研究:研究面向的考察 |
戴寶村 |
民國097年06月 |
 |
600 |
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|
奠定台灣研究基礎‧充實本土文化內涵?論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對學術的貢獻 |
黃秀政 |
民國097年06月 |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