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號 |
卷名 |
篇名 |
作者 |
出版年月 |
PDF |
251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4期 |
湯姆生的1871年「荖濃Hong-kos的房屋」取景點追查 |
游永福 |
民國104年12月 |
 |
252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4期 |
隨情施設:臺灣、閩粵一帶民宅屋頂「風獅」考 |
陳磅礡 |
民國104年12月 |
 |
253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3期 |
【「光復」:臺灣的1945專輯】導言 |
陳進金 |
民國104年09月 |
 |
254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3期 |
戰後初期中國空軍在臺灣的接收與派系鬥爭(1945-1947) |
曾令毅 |
民國104年09月 |
 |
255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3期 |
戰後初期臺灣的糧食管制(1945-1949) |
曾獻緯 |
民國104年09月 |
 |
256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3期 |
戰後初期臺灣對外經濟關係之重整(1945-1950) |
洪紹洋 |
民國104年09月 |
 |
257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3期 |
戰後臺灣關於「違警罰法」的批判內容與脈絡考察 |
吳俊瑩 |
民國104年09月 |
 |
258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3期 |
臺灣高中生眼中的抗日戰爭:高中生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 |
管美蓉 |
民國104年09月 |
 |
259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3期 |
喪事演戲慰亡靈:「司公戲」的初步調查與分析 |
楊士賢 |
民國104年09月 |
 |
260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2期 |
臺灣儒學與書院的藏書目錄:以清代纂修方志為中心 |
林慶弧 |
民國104年06月 |
 |
261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2期 |
迷霧中的緋櫻:1930年霧社事件的再現與詮釋 |
邱雅芳 |
民國104年06月 |
 |
262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2期 |
臺灣近代無線電通信技術發展與日本海軍三大無線電信 |
顧超光 |
民國104年06月 |
 |
263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2期 |
《金色夜叉》在戰後臺灣的傳播與在地化 |
張師勤 |
民國104年06月 |
 |
264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2期 |
原住民身份認同之研究:以苗栗後壠社、新港社為例 |
劉俊雄 |
民國104年06月 |
 |
265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2期 |
從史料談臺灣的槺榔 |
何孟侯 |
民國104年06月 |
 |
266 |
臺灣文獻季刊別冊49期 |
|
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267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1期 |
基隆山龍脈傳說之符號權力初探 |
林全洲 |
民國104年03月 |
 |
268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1期 |
女神的容顏: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造形研究 |
李建緯 |
民國104年03月 |
 |
269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1期 |
19世紀西方人眼中的臺灣Hakka |
林正慧 |
民國104年03月 |
 |
270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1期 |
從「臺南廳公文書」再探臺南市町名改正 |
黃偉嘉 |
民國104年03月 |
 |
271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1期 |
閱讀《費驊日記》發現費驊 |
曾華璧 |
民國104年03月 |
 |
272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1期 |
評介Michael Szonyi,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 |
郭婷玉 |
民國104年03月 |
 |
273 |
臺灣文獻季刊別冊48期 |
|
|
民國103年03月 |
 |
274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花蓮縣鳳林地區翁林姓客家家族史研究 |
廖經庭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275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從人群到族群:論Sakizaya的消失與生成 |
蘇羿如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276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編戶分民:日據時期臺灣住民戶口調查簿系統之建立 |
王學新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277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「南投陶器所」新探 |
陳新上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278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私立臺灣文庫的成立與營運:以《臺灣日日新報》為中心 |
林慶弧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279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戰後初期的土地買賣糾紛(1945-1950):以彰化銀行為中心 |
林偉盛、何鳳嬌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280 |
臺灣文獻季刊別冊47期 |
|
|
民國102年12月 |
 |
281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「臺灣歷史紀年與歲時觀之研究」導讀 |
戴寶村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282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官民異調:清代臺灣的紀年 |
李進億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283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之紀年研究 |
戴寶村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284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如何稱呼臺灣史上的「日本時代」?兼論戰後日式紀年與意象的清除與整理 |
吳俊瑩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285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近代臺灣的歲時觀與贈答習俗之研究:從中元歲暮贈答到中秋歲末送禮 |
林承緯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286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嘉義市市定古蹟葉明邨墓形制與墓主之研究 |
黃阿有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287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日治時期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新史料考釋 |
林伯奇、陳素雲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288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日、臺飛行場的源流與空間配置:1910至40年代 |
杜正宇、傅朝卿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289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從大港集中邁向小港分散: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築港政策轉變之背景 |
游智勝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290 |
臺灣文獻季刊別冊46期 |
|
|
民國102年09月 |
 |
291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論戰後臺灣原住民史的纂修:以《臺灣原住民史‧政策篇》為例 |
潘繼道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292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戰後臺灣地區縣(市)志纂修體制的演變:以水利志到水利史的變遷為例 |
黃雯娟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293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新修《臺中市志》與新修《山口縣史》纂修之比較:以纂修規劃、體例綱目與纂修 |
郭佳玲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294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渡海東來忽幾秋:明清之際渡臺文士的見聞與際遇 |
唐立宗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295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19世紀中葉臺灣的米穀貿易:以進出口數據為中心的探討 |
黃順進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296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戶籍資料所見萬金、赤山、加匏朗與荖藤林的收養型態 |
童元昭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297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歷史創傷與行旅記憶:吳濁流的戰亂敘事 |
林淑慧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298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劉自然事件再探 |
曾咨翔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299 |
臺灣文獻季刊別冊45期 |
|
|
民國102年06月 |
 |
300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1期 |
《地方史志纂修的理論與實務》專輯序言 |
黃秀政 |
民國103年03月 |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