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號 |
卷名 |
篇名 |
作者 |
出版年月 |
PDF |
151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4期 |
海國香煙遍古今:艋舺龍山寺線香香爐之研究 |
張靖委 |
民國108年12月 |
 |
152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4期 |
消失的漆藝搖籃:臺中工藝專修學校的興廢(1945-1947) |
許世融 |
民國108年12月 |
 |
153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4期 |
戰後臺灣東部地區政治犯監獄成立始末研究 |
謝英從 |
民國108年12月 |
 |
154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4期 |
臺灣運動漫畫中政治現象析論(1966-1987) |
李鳳然 |
民國108年12月 |
 |
155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4期 |
旌義流芳:雲林義民公普度文化初探 |
黃偉強 |
民國108年12月 |
 |
156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3期 |
陸豐客家下南洋的故事:〈渡臺悲歌〉續篇 |
白偉權、韋煙灶、徐勝一 |
民國108年09月 |
 |
157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3期 |
宜蘭舊城小東門考 |
黃文瀚 |
民國108年09月 |
 |
158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3期 |
歷史縮影:由埔里墓作文化看族群與家族關係 |
黃萍瑛 |
民國108年09月 |
 |
159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3期 |
獄外之囚:白色恐怖時期對政治犯及其家屬的監控機制 |
陳昱齊 |
民國108年09月 |
 |
160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3期 |
林道生的原住民音樂作品創作歷程 |
姜慧珍 |
民國108年09月 |
 |
161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3期 |
臺灣地名資料庫建置成果介紹與維護發展 |
黃偉嘉、賴進貴、吳佳融、 高慶珍 |
民國108年09月 |
 |
162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3期 |
越洋跨國的攝影教授:宗/宋正弘先生訪談紀錄 |
沈佳姍 |
民國108年09月 |
 |
163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2期 |
日治時期曾景來的行誼及其對臺灣佛教之研究 |
邱敏捷 |
民國108年06月 |
 |
164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2期 |
戰後臺灣戰爭保險金求償問題研究(1945-1957) |
黃正宗 |
民國108年06月 |
 |
165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2期 |
從隱身的泰雅到主體性的再現:二十世紀以來桃園地區方志書寫中的大豹社群 |
洪健榮 |
民國108年06月 |
 |
166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2期 |
跨境流動與詮釋建構: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牡丹社事件文物 |
蔡承豪 |
民國108年06月 |
 |
167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2期 |
時代的圖像:林天助的民俗彩繪藝術 |
林素芬、林素綉 |
民國108年06月 |
 |
168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2期 |
1935年臺灣博覽會迎賓館的遞嬗 |
林芬郁 |
民國108年06月 |
 |
169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2期 |
澎湖平安橋之初探 |
莊凱証 |
民國108年06月 |
 |
170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 |
金門研究專輯導讀 |
林正珍 |
民國108年03月 |
 |
171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 |
鄉里間的書院:清代金門浯江書院之設立與運作 |
李宗翰 |
民國108年03月 |
 |
172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 |
光宗耀祖:金門瓊林宗祠內科舉功名與頌德匾研究 |
張志相、李建緯 |
民國108年03月 |
 |
173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 |
近代金門的移民網絡及僑鄉社會的文化景觀 |
江柏煒 |
民國108年03月 |
 |
174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 |
新加坡發現的金門烈嶼第一代移民墓葬碑銘文獻:兼談武吉布朗公塚遷葬影響的金僑墓葬 |
呂世聰、林建育 |
民國108年03月 |
 |
175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 |
1920-1930年烈嶼與福建的商船貿易活動:林天助先生訪問 |
林玉茹 |
民國108年03月 |
 |
176 |
臺灣文獻季刊70卷1期 |
社區營造與基層行政機關:池上社區工作的觀察 |
賴郁如 |
民國108年03月 |
 |
177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|
【東臺灣研究】專輯導讀 |
陳鴻圖 |
民國107年12月 |
 |
178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|
1896年清軍殘兵對臺灣後山中路平埔族社的征伐 |
潘繼道 |
民國107年12月 |
 |
179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|
花蓮鳳林日本移民村菸業文化遺產的生產與意義轉換 |
陳涵秀 |
民國107年12月 |
 |
180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|
二二八事件在臺東 |
吳俊瑩 |
民國107年12月 |
 |
181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|
「綠島監獄島」之記憶空間變遷探討 |
陳瑞琪、潘宗億 |
民國107年12月 |
 |
182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|
歷史記憶中的噶瑪蘭族「獨木舟」 |
陳逸君 |
民國107年12月 |
 |
183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|
清季臺灣大嵙崁之役中棟軍支應處的運作(1891-92年) |
黃富三 |
民國107年12月 |
 |
184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|
臺北高校與臺北帝大知識與人脈的流動:以瀨邊惠鎧為中心 |
歐素瑛 |
民國107年12月 |
 |
185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4期 |
二戰中日本帝國的鈾爆彈夢與臺灣 |
林炳炎 |
民國107年12月 |
 |
186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|
客家文化專輯導論 |
張翰壁 |
民國107年09月 |
 |
187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|
清代中港溪家族拓墾史研究:三灣大銅鑼溫兆旺家族為例 |
廖經庭 |
民國107年09月 |
 |
188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|
臺灣客家戲曲之丑腳科諢藝術:以三腳採茶戲十大齣為例 |
蘇秀婷 |
民國107年09月 |
 |
189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|
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形式與做法之考察 |
劉懷仁 |
民國107年09月 |
 |
190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|
1850年代美國擴張主義者經營臺灣謀略受挫之芻議:以美國外交政策為視角 |
徐美珠 |
民國107年09月 |
 |
191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3期 |
嘉義沿山地區阿里山社番租(地)的流失:以晚清劉銘傳清賦事業與政權交替之際為中心 |
吳育臻 |
民國107年09月 |
 |
192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2期 |
嘉義魍港太聖宮媽祖神像年代研究:從歷史、科學與風格分析 |
李建緯 |
民國107年06月 |
 |
193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2期 |
林爽文事件中的彰化戰役:兼論人群對立與官方剿撫策略 |
吳正龍 |
民國107年06月 |
 |
194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2期 |
保生大帝廟宇藥籤文化的發展與解析 |
顏美智、蘇奕彰 |
民國107年06月 |
 |
195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2期 |
論社區總體營造納入地方志書之架構:以《苑裡鎮志》、《埔鹽鄉文化生活史》為例 |
王振勳 |
民國107年06月 |
 |
196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2期 |
從義愛公故事看日警變成臺灣神的虛實與意義 |
沈佳姍 |
民國107年06月 |
 |
197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1期 |
清代臺灣班兵中的福建上府兵及其配渡 |
黃阿有 |
民國107年03月 |
 |
198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1期 |
林朝棟大嵙崁之役的後勤系統:棟軍後路轉運局(1891-1892) |
黃富三 |
民國107年03月 |
 |
199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1期 |
嘉義梅山玉虛宮之玄天上帝信仰發展 |
鍾智誠 |
民國107年03月 |
 |
200 |
臺灣文獻季刊69卷1期 |
濁水溪下游糖業鐵路與地方經濟之發展(1907-1939) |
黃儒柏 |
民國107年03月 |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