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號 |
卷名 |
篇名 |
作者 |
出版年月 |
PDF |
451 |
臺灣文獻季刊66卷1期 |
評介Michael Szonyi,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 |
郭婷玉 |
民國104年03月 |
 |
452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花蓮縣鳳林地區翁林姓客家家族史研究 |
廖經庭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453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從人群到族群:論Sakizaya的消失與生成 |
蘇羿如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454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編戶分民:日據時期臺灣住民戶口調查簿系統之建立 |
王學新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455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「南投陶器所」新探 |
陳新上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456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私立臺灣文庫的成立與營運:以《臺灣日日新報》為中心 |
林慶弧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457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4期 |
戰後初期的土地買賣糾紛(1945-1950):以彰化銀行為中心 |
林偉盛、何鳳嬌 |
民國103年12月 |
 |
458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「臺灣歷史紀年與歲時觀之研究」導讀 |
戴寶村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459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官民異調:清代臺灣的紀年 |
李進億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460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之紀年研究 |
戴寶村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461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如何稱呼臺灣史上的「日本時代」?兼論戰後日式紀年與意象的清除與整理 |
吳俊瑩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462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近代臺灣的歲時觀與贈答習俗之研究:從中元歲暮贈答到中秋歲末送禮 |
林承緯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463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嘉義市市定古蹟葉明邨墓形制與墓主之研究 |
黃阿有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464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日治時期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新史料考釋 |
林伯奇、陳素雲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465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日、臺飛行場的源流與空間配置:1910至40年代 |
杜正宇、傅朝卿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466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3期 |
從大港集中邁向小港分散: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築港政策轉變之背景 |
游智勝 |
民國103年09月 |
 |
467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論戰後臺灣原住民史的纂修:以《臺灣原住民史‧政策篇》為例 |
潘繼道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468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戰後臺灣地區縣(市)志纂修體制的演變:以水利志到水利史的變遷為例 |
黃雯娟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469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新修《臺中市志》與新修《山口縣史》纂修之比較:以纂修規劃、體例綱目與纂修 |
郭佳玲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470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渡海東來忽幾秋:明清之際渡臺文士的見聞與際遇 |
唐立宗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471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19世紀中葉臺灣的米穀貿易:以進出口數據為中心的探討 |
黃順進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472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戶籍資料所見萬金、赤山、加匏朗與荖藤林的收養型態 |
童元昭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473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歷史創傷與行旅記憶:吳濁流的戰亂敘事 |
林淑慧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474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2期 |
劉自然事件再探 |
曾咨翔 |
民國103年06月 |
 |
475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1期 |
《地方史志纂修的理論與實務》專輯序言 |
黃秀政 |
民國103年03月 |
 |
476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1期 |
論《臺灣省議會會史》的纂修 |
李巧雯 |
民國103年03月 |
 |
477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1期 |
論《苑裡鎮志》的纂修及其相關問題 |
王振勳 |
民國103年03月 |
 |
478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1期 |
口述歷史與當代香港史志的編纂 |
劉智鵬 |
民國103年03月 |
 |
479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1期 |
中國大陸二輪志書「藝文志」編纂探討 |
巴兆祥、王慧 |
民國103年03月 |
 |
480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1期 |
中國醫藥文化視域下的疾病想像:以清初宦臺文人為例 |
郭侑欣 |
民國103年03月 |
 |
481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1期 |
邁向「文明」:日治前期臺灣漢人的婚俗改革(1895-1920) |
張維正 |
民國103年03月 |
 |
482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1期 |
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驅逐道格拉斯會社戰略始末:以華工運送制度為核心 |
王學新 |
民國103年03月 |
 |
483 |
臺灣文獻季刊65卷1期 |
戰後臺灣都市建設與環保工作的參與:張祖璿先生訪談錄 |
曾華璧 |
民國103年03月 |
 |
484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4期 |
高雄太爺蘇家之歷史發展及其古厝 |
蘇淑芬 |
民國102年12月 |
 |
485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4期 |
臺灣西部媽祖廟既存石香爐調查研究 |
李建緯 |
民國102年12月 |
 |
486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4期 |
鶯歌陶師王漢騰之研究 |
陳新上 |
民國102年12月 |
 |
487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4期 |
日治時代大日本製糖臺灣工場的人事組織初探 |
黃文榮 |
民國102年12月 |
 |
488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4期 |
1895年《淡水新政記》之史料介紹與價值 |
曾令毅 |
民國102年12月 |
 |
489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4期 |
臺灣人‧志願兵o震洋特攻隊:陳金村先生口述歷史 |
陳柏棕、范綱倫 |
民國102年12月 |
 |
490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4期 |
戰後臺灣環境保育與觀光事業的推手:游漢廷先生訪談錄 |
曾華璧 |
民國102年12月 |
 |
491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|
「臺灣民間宗教的新與舊」專輯引言 |
林美容 |
民國102年09月 |
 |
492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|
神佛授法與生命轉化:花蓮的研究案例 |
林美容、翁純敏、李茂志 |
民國102年09月 |
 |
493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|
這點靈,何住所?對臺灣民間「會靈山」一語及其宗教傳統的闡釋 |
李峰銘 |
民國102年09月 |
 |
494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|
臺灣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:南投縣與宜蘭縣的比較研究 |
溫宗翰 |
民國102年09月 |
 |
495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|
文化復振與族群認同:論卡那卡那富(Kanakanavu)尋根之旅與河祭的認同意涵 |
林曜同 |
民國102年09月 |
 |
496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|
由新材料試探臺灣民間鬼故事 |
李家愷 |
民國102年09月 |
 |
497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|
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的農會與柑橘業之推廣 |
曾立維 |
民國102年09月 |
 |
498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|
伊澤多喜男與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推動 |
吳孟翰 |
民國102年09月 |
 |
499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3期 |
鹿港意樓的再生 |
李昭容 |
民國102年09月 |
 |
500 |
臺灣文獻季刊64卷2期 |
帝國與殖民:1934年《臺中市史》與《山口縣史》兩書之書寫比較 |
郭佳玲 |
民國102年06月 |
 |